最新生命里的苦与痛美文摘抄(大全8篇)

最新生命里的苦与痛美文摘抄(大全8篇)

ID:4592687

时间:2023-10-13 11:32:00

上传者:书香墨 最新生命里的苦与痛美文摘抄(大全8篇)

公益组织在救灾、救助和扶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益志愿者应如何提升自身技能和服务素质?以下是一些公益项目的成果展示,它们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改变。

生命里的苦与痛美文摘抄篇一

一人一世界,一草一乾坤;一风一雨一霆震,一闪一挪一逢春。

——题记

就像一首歌曲,要想成为经典,就要有优美的歌词和动听的旋律;就像一粒种子,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就要不断的吸收土壤的营养和大自然的阳光雨露;生命,亦是如此,一段不凡的生命历程,就要有丰富的故事和曲折的经历。

生命,这个世界上最具神奇色彩的词语,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当然还有你我,皆是生命的结缔。因为有了生命,才有这精彩纷呈的世界。生命是强大的,它可以创造横亘千古的传奇;生命又是微渺的,它可能在开始不久便会匆匆结束。然而生命对每个人来说是绝对公平的,每个人每个物都只有一次生命,仅此一次,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呵护生命。

一片片落叶为开出个花园,手牵手挨过整个冬天;每只蝴蝶为了翩翩起舞,要先做一个茧;最美的海岸线总是要很蜿蜒,才足够让人忘返留连。生命是一个过程,需要经历许多,沉淀许多,我们精心去选择最好的给她,无时不刻的呵护着她,为的就是让这段过程不凡,而且璀璨夺目。但是这种呵护并不是像保护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宠着,爱着,拒绝一切外界干扰和破坏。我们对生命的呵护,是一种尊重生命的态度,一种对生命的'坦然相待,至始至终,我们必须明白一点:生命只有一次,仅且一次。每个人都想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让自己的生命有所价值,然而回到现实,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态度都是如此。有的人的生命中阳光明媚,而有的人的生命却是乌云笼罩,有的人的生命极其丰富充实,多姿多彩,而有的人的生命却是平平走过,暗淡失色。

看似单调的生命,其实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经历过风雨的洗礼过后的阳光,会变成七色彩虹门,又或是经过三棱镜重重折射的阳光,会形成绚丽的光谱,生命就是这样,只要你去认真欣赏,就会发现她的美。

红橙黄绿蓝靛紫,有阳光的生命才是有活力有生机的。阳光的丝丝暖意给生命带来温度,阳光的束束光线让生命之旅不会漆黑。阳光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闭上双眼,面向天空,呼吸着阳光的味道,那样清新,那样沁人心脾。当春的第一缕阳光到达地面,万物复苏,这个颇具魔力的宝物,我们的生命怎可缺少?敞开胸怀,拥抱阳光,让你的生命苏醒,让你的人生画卷也有虹的颜色。

“有没有那么一个明天?重头活一遍,让我再次感受曾挥霍的昨天。无论生存或生活,我都不浪费,不让故事这么的后悔。有谁能听见?我不要告别。我坐在床前,看着指尖已经如烟”……《如烟》的旋律又在耳畔响起。生命的旅程早已开始了,回首过去,点点滴滴,无论是好是坏,都积淀在心中。李开复曾对年轻人说:“无论你的过去如何,你的未来是无暇的。”是的,无论过去怎样,重要的是无暇的未来还在等着我们,未来的生命中的阳光将更加明媚灿烂。这世界还有太多太多还没来得及欣赏,便转眼即逝,一任春花秋月闲辜负,一放利锁名缰且浮云。生命只有一次,仅此一次。不要相信来世,只信今生,把握现在,呵护生命,共享阳光才是对待生命的最好方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生命里的苦与痛美文摘抄篇二

当你历经苦难又从苦难中解放时,当你在最暗淡无光的日子里捕捉到亮光拥抱的色彩时,当你将人事纠争、蜚短流长、功名利禄全然抛弃一身轻松两目怡然时。

你戴上了无花的花环,你听到了无声的掌声,世界没有改变,你的世界大了;生命没有改变,你觉得新生了。断断续续,心中填进了那些悼词。那些给死者,也是给生者安慰的话。

人大约是不能没有安慰的。在最困难和孤独的时候,得不到别人的安慰,哪怕是自己安慰自己。

读不懂生命的人,认为他的生命只是一次,读懂生命的人,感叹他生涯浮沉,九死一生。

此刻,他双目紧合,比初到人世时要平静得多了,看上去无喜无悲。在最后的时刻,相信已将一切该思考的思考了,一切该准备的准备完毕。他一定在脑海中重新回忆过人世历程中的每件事,短短时间里,又浓缩了一遍自己的人生,确信本属一次的生命,自己已苦度了几回;每一阶段像是自己,又不是。现在,连这种回忆也算最后一次。

生命里的苦与痛美文摘抄篇三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就是——坚强。

每年夏天,蒲公英都要在风的吹拂下,飘落在任何地方。蒲公英虽然没有人给它施肥,也没有人给它浇水,它只需要一点充足的阳光和一点上天给予的雨水,它就能生根发芽。它的生命就是如此坚强。

有一次,我用手机收集资料的时候,看见了黄山的迎客松。迎客松是长在黄山的峭壁上。我想:峭壁里没有土壤,也没有人给迎客松施肥、浇水,那么迎客松是如何生长的呢?原来迎客松就是靠着根扎在石缝里吸取营养,和依靠不确定的雨水,长得依然枝干粗壮。

从书本上,我还了解到,海伦・凯勒虽然是个盲人,但是她光凭触觉就能发现数以百计的有趣的东西。海伦・凯勒虽然看不见了,但是海伦的母亲为她找到了一位教师——安妮.沙利文小姐。这位家庭教师用爱心和智慧教海伦写字、阅读和说话,让海伦・凯勒走出了无尽的黑暗。海伦・凯勒20岁时进入哈佛大学克利夫学院学习,还写了一部著名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这种热爱生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每个人都拥有生命,只是有些人不懂得珍惜生命,天天吃喝玩乐。甚至有些同学被老师批评几句,就选择了跳楼。父母还没说几句,就气得离家出走。我为这种人感到痛心。

人人都有生命,只是有人不懂得珍惜而已。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地珍惜生命。

作者:宋瑞

公众号:快乐作文天地

生命里的苦与痛美文摘抄篇四

又走进庄严肃穆的追悼会场,听哀乐声在耳际低回。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大刀阔斧地删减、注销着一批批代表生命的符号——那些永远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千差万别中透出一律的名字,又总把源源不断的生命补充进来,用同样的方式注册登记。下意识地抬头望了望悬于会堂正面墙上死者的黑框遗像。

又是黑色。记不清一段时间以来有多少次看见这种颜色,黑色象征死亡和神秘。死亡是神秘的,因为生者无法体验。和从前所有曾在这儿挂过相片的人一样,这个人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生命完结后的这一次最后仪式的细节种种,尽管他早知道会有这样一个仪式。

怎么也无法相信事实中还有事实。生和死,他和你,昨日和今日。

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以人类的智慧来说,它几乎可以超越一切,惟独无法超越自身的死。这是所谓的局限性。当然,非到步测或以分秒计算生命的时刻,人们是觉察不到构成生命换算单位的时间,竟是昼夜不停地在被什么东西啃噬,以致很快就要所剩无几的。

即便是在这个时刻,默默地停立于死者之前,也只怅惘地感到,撒在户外虔诚轻细的阳光,死者和生者同享。

就把生命比作拔河吧。虽然输是注定的,可有谁情愿在疏忽之间被绳子的那一头拉了过去呢?谁不想做一种顽强的抗衡呢?最后的撒手,只能在筋疲力尽的时候。

生命从起到到终点,就是一次过程,从本质上说,生和死都不在起点和终点之上。

人哭喊着来到世界上,离它而去时,已经默默无言。而且,任何人,包括最伟大和最平凡人的死,用现代仪器测量心电图,都呈现出一样的方式,就是荧光屏上显示出一条水平直线,无论你怎样看它,它都永不再弯曲起搏。这条水平直线相当于对一个人的生命划上了句号,它明白无误地告诉你,奇迹是永远不会发生了。最复杂的东西也最简单。

死不足惜,关键是如何活着。同是物质生命,却有不同的生命形态,一个正常人的死,并不比一个残疾人挣扎着活下去更难思议。那些因各种不幸而残疾的人,生命的耐力、强力有时要超出常人,因为在活着的时候,他们就踏在死亡的线上,是生和死的较量在证明着生。经常可以看到,盲人有比正常人敏锐得多的听觉力,而聋哑人又有比正常人更好的视觉。生命中只是缺少了什么东西,才会显示这东西的珍贵重要;生命中也只有缺少了什么东西,才会千方百计地找到它替补。相信那些脚踏在死亡线上的'人,更能倍加亲切地拥抱生活,相信只有一个盲人,才能感受到阳光不是照射在身上,而是在身上细细地抚摸。生命之美,并不在于有一个完好的身躯,也不在于生与死。

死是容易的,活着却很艰难。

人生之途,难于蜀道。猛虎长蛇尚可避,暗箭冷枪却难防。有时让人真有那种“死过不止一次”的感觉。

其实,当人被环境压迫,被厄运击中时,实在也应该这样想想:世界不为哪一个人而存在,太阳也不为哪个人才灿烂辉煌,人为什么不可以自得其乐、快快活活地活下去?都市里的鲜花华贵艳丽、夺人目光,生长在边陲远地的野花,也不会自怜自卑,照样活得自在潇洒。

说不清道不白的,最是生命的那样一种感觉,生和死的那样一种交界。

昨天还把盏豪饮,说什么一醉方休,一醉解千愁。今早支开茅屋草窗,见斜风细雨调情江南,畦畦翠嫩的秧田上,只着几点墨、几处黄。墨是肥牛,黄是蓑衣数片草帽几斗,没醉在酒里,倒是醉在恬静淡泊的景色之中。说什么忧愁和一醉方休,人无忧愁,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雨水过后是惊蛰,清明完了到谷雨,一日一界,一生一死,一明一灭。那一刻便铺开纸笔,滔滔地一泻也是一场春雨,淅淅地下个无边无际。

生命里的苦与痛美文摘抄篇五

落差,成就了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落差,成就了高山“一览众山小”的壮丽;落差,改变了人生轨迹,成就最具价值的生命意义。

人的一生总是先经历苦难与磨练,才能拥有成功与璀璨,好比奔流向东的一江春水,从高峰发源,途经沙石阻隔,风霜雨打,才得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又恰如火山口的地下森林,在幽暗的峡谷中,就连大地似乎都遗忘了它,因为它在地下几百米的深渊中自生自灭,但时间的眷顾使它在几万年后成就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曾就读于国内一流的高等学府——北大。都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北大这所人才济济的学府内,俞敏洪就像是鹤群中的鸡,与尖子生们的差距几丈开外。正因为这般悬殊的差距改写了他的人生,带着全班倒数第一的毕业成绩走进社会,他立志要成为强者。虽然他屡屡走向低谷,但每一次的退步都积蓄着更大的动力,终于,他成功了,他站在了一个全新的人生高度。

唐骏,著名的“打工之王”,这位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时就已是十万美元富翁的企业家。在他创办三家公司,拥有百万资产,事业达到高峰时,他却毅然决定抛弃所有,走向社会的最底层——成为比尔·盖茨公司的一名基层员工,目的只是为了学习盖茨的经营之道。拿着比自己发给员工还少的工资,他坚持了两年以后成为中国上海微软中心的首席执行官。唐骏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与其说是命运眷顾他,倒不如说是身份的落差造就了他的人生巅峰。

人生总有低谷与高峰,如果现在是低谷,那么落差是奋斗的动力,如果现在是高峰,那么落差是坚持的理由,存在落差,才有生命的不凡价值。

生命里的苦与痛美文摘抄篇六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你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生命里的苦与痛美文摘抄篇七

生命的渡口,来来往往,明明灭灭。仿佛只消一个转念,一个个我们熟悉的背影已然悄悄地消失于路的尽头,如同秋日里的一枚枚落叶,渐次凋零在记忆的彼岸;又仿佛只在一夜之间,一张张鲜活的陌生的脸庞,像极了那些雨后的春笋,一茬接一茬地闯入我们繁杂而沉重的舞台,点亮我们孤独的心灯,与我们相伴,与我们悲欢。

到来,离去。生命的舞台,犹如旋转的木马,我们粉墨登场,我们溘然长逝。一尾尾生命,就像一则则美丽的传说,茫茫然不知故事的起点,却广为流传。

生命的篇章,拢天地为笺,捻岁月为笔,几撇几捺,一目了然。生命的历程,逶迤成云彩,铺满历史的天空,层次分明,绝不模糊。

有的生命,轰轰烈烈,光彩夺目;有的生命,庸庸碌碌,风过无痕;有的生命高贵如金,有的生命低贱如尘。生命如此相似,生命的质感却又如此不同。

也许,生命原是一场寻寻常常的旅行,有苦有乐,苦中作乐,一边探行,一边收藏美景;也许,生命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游戏,贫贱富贵,喜怒哀乐,全凭运气,发牌出牌,不断洗牌;也许,生命本是一场苦苦难难的修行,耐得寂寞,历尽磨难,出人头地,名扬天下;也许,生命就是一场分分合合的宿命,缘来缘去,聚聚离离,聚时相依,离时相思。

面对生命无情的流逝,我们总是黯然神伤。年华,就像窃取大好时光的贼,逃走得迅疾而又悄无声息,稍不留神,我们便会被遗忘在时光的无涯的荒芜里。

长大的背后,是时光冷漠宁静的脸。几天,也许只是生命中的一个墨点,我们留下鲜明的印记;几年,也许只是生命里的一个章节,我们昙花一现;几十年的花开花谢,弹指一挥间,却始终换不来真正的成长。懵懂和稚嫩,更像不散的幽魂,不时侵蚀我们的本真,蒙蔽我们的双眼。

生命之中早已存在太多的磨难,面对种种坎坷,我们终日惴惴不安。生命的长度,也许只有上帝知道,即便最最葱茏的生命,也有可能一夜凋零。这偶然的偶然,如同一道又一道的魔咒,成就了生命之轻的`迷人诱惑。是做生命长河里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还是在短暂的时光里,做一颗耀眼的星辰,一切,由我们自己选择。

我们都是平凡的生命,因为平凡,我们卑微。因为卑微,我们懂得。我们无法承载生命之重,不敢把高贵的理想构筑在泥巴之上,因为卑微,更不会用谎言编织生命的花环,我们只会仰视着我们的敬仰,如同向日葵面朝太阳,我们只能在现实的围栏里,卑微的生下来,活下去。

看看那些小草吧,它们低贱到整天与尘埃为伴,终年风吹雨淋,可是,它们倔强地活着。因为只要活着,就能延展希望,可以把梦想埋在泥土下,掩在种子里,代代相传,只要觅得一丝机会,它们就能顽强地向天,向天宣示着不朽的生长,傲然地蔑视着主宰和权贵。

或许,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终将修炼成智者,用锐利的慧眼,优雅地剥去生命华丽的外壳,击穿生命精髓的内核。但在此之前,我们徜徉在生命之河,擎生命之轻为橹,搏击生命之重,溯流而上,只为活着。

活着,便好。还有什么可说呢?

生命里的苦与痛美文摘抄篇八

不经意间,走过生命轻率时段,不经意间,从抱怨生命之重中感悟着生命之轻。

犹记得青涩的年龄,经了一点点事,就长叹:这生命太重了!成长的过程何其痛苦!而且一遇见朋友就叹息自己的烦恼,一遇事不顺就埋怨自己的牵绊。可是如今,当面对慢慢老去的父母和日渐懂事的孩子,单调的工作不再乏味,孤单的日子不再空虚。其实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对家庭和亲人的.牵念。要知道,只有不断的努力,亲人们才会得到生活更好地赐予。

在不经意间被过渡到家庭支柱的时候,我尝到了苦涩和甜美,不!应该是幸福!生命其实就是这样,在“重“中你才会感受到快乐!在困倦之后才可以享受到睡的美妙。

还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每当逆反心理颇强的我气得母亲说“以后不管你了,你爱干啥就干啥”时,就会很恐惧,也会立马顺从。那时不懂为何会恐惧于一句话,今天,我才明白,风筝得以翱翔,全凭扯着她的那根线。

如一本书中所说,“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就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刚回来上班时,总害怕又一次厌倦了流水线的单调而出逃,但是现在看来,也是自己小看了自己。因为在如今,每天伴随着我的不仅仅只有单一的流水线操作,还有父母亲和小女对我的依赖,我感受到了生命真正的“重”,也找到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现在,我重新修正了自己的目标,踏踏实实尽心尽力的工作,为了这里依赖我的亲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