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爷爷的芦笛教案 爷爷的芦笛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最新爷爷的芦笛教案 爷爷的芦笛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ID:4685683

时间:2023-10-14 22:28:50

上传者:曼珠 最新爷爷的芦笛教案 爷爷的芦笛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初中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和完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中教案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爷爷的芦笛教案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21、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第一、二段

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价。

(3)听录音轻声跟读。

三、精读第三、四段

2、指名说。

3、默读这两段,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用画出能表现强强心情的句子。

4、指名读有关句子。

5、出示:

___________的环境

(1)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

(2)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3)哗哗海水一浪接一浪,永不疲倦。

(4)刚要开门,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_________的心理

(1)强强裹紧被子,缩成一团。

(2)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3)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把爷爷找回来。

(4)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被窝。

自由读,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用关联词语填空:

______环境太凶险了,________强强感到害怕、紧张。

______环境凶险,________强强最终能战胜了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讨论:强强为什么最终能战胜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四、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5。

一、复习检查

读一读你所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二、继续精读第三、四段

1、默读课文,画出你仍然不懂的语句。

2、指名说。

3、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议。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指导背诵。

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背诵第7~~13自然段。

21、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爷爷的芦笛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3、会认“闸、翱、颠、簸、哆、嗦”等6个生字。

重、难点:

1、学会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明白课文经风雨,风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弄懂意思:翱翔、婉转、蒙胧、湿润、温馨、摇撼、驱赶。

三、检查初读情况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五、细读课文,体会大海的特点和强强心情的变化

1、找出描写海浪、海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大海的特点。

2、读读描写强强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强强的心情的变化。

3、讨论: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为什么变得勇敢起来?

六、指导学生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

2、说说读了课文后自己的受到的启示。

七、巩固生字

八、小结

爷爷的笛声想要告诉大家:平静的大海,练不出熟练的`水手!不经历风雨,怎能风彩虹!让我们一起永远记住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

九、作业布置

悠扬的芦笛声又飘起来了,他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他让强强变得勇敢来!如果几天后,强强又独自一个人在小闸屋面临暴风雨的洗礼,他会有什么反应呢?请你展开想像,以《又是一个风雨之夜》为题写一篇短文。

十、板书设计

婉转悠扬清脆奇特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爷爷的芦笛》教学反思

《爷爷的芦笛》是鄂教版11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行文优美、饱含哲理的短篇小说。主要写少年强强在海边爷爷的小闸屋里,独自一人经历狂风巨浪之夜的恐惧,最后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

前段时间上完《爷爷的芦笛》,在如释重负的同时,也对本课进行了反思。

一、紧扣课题,整体设计

一直以来,我认为“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策略关键是“主线”的设计,这个“主线”可能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这个主问题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全课,以利于全课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也可能是贯穿全课的一根红线;也可能是整节课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等。

这篇课文的课题——《爷爷的芦笛》既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线索。基于文本这个特点和六年级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我决定紧扣课题,围绕“每次强强听到的芦笛声是怎样的?这样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感受爷爷的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想象与回味,带来了惊喜与欢乐,带来了坚强与勇敢,从而感受到爷爷对强强的那种独特的关爱与期盼。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上完课,我感觉本课的重点落实了,难点也突破了(自我感觉)。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最后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也是爷爷说的一句话,学生理解并不难,关键是要反扣文中前面的内容了解“爷爷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知道爷爷把强强一人留在家中,让他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让他承受紧张恐惧的煎熬,从而变得勇敢、坚强,来体会爷爷对强强的关爱。

教学难点:了解自然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领悟这样交叉描写的关系及其作用,为六年级学生习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为了突破难点,我变以往的依段落顺序学习为归类学习,就是将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分类、集中学习。采用的方法是找句子——感悟——品读。分三步进行:

通过这三部曲,学生非常清楚地体会到环境的恶劣,使强强“恐惧”心理变得真实可信;又能反衬强强的坚强,使文章“人”与“景”自然相融,互相映衬。从中也学到了描写的方法。总结这节课的得失,感觉还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改进:

1、这堂课结束前让学生诵一诵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类似的名人名言,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让我反思到教学第三自然段花的时间多了,只让学生感悟风和日丽的白天大海的迷人之处就够了,作者的描写顺序不必讲解,注意一课一得。

2、板书是依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的,这个非常贴切,但还可以更完美一些。在回归整体总结全文时,紧扣本单元的话题——爱在人间,提炼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关爱与期盼,并板书。

3、这篇文章虽然饱含哲理,但也蕴涵着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蕴涵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经历了入情、动情、抒情的历程,语言、思维、情感同构共生,这样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爷爷的芦笛教案篇三

爷爷的芦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音乐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如果大家不信的话,让我们一起去听一种特殊的音乐――笛声,一起去学一篇文章――爷爷的芦笛。

1、齐读课题

2、爷爷的芦笛到底是啥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听听。

出示文字:“一张普普通通的……海水味”

“清脆的笛音……飞来飞去”

二、学文

1、让我们来到那个可怕的`夜晚。找出描写大海狂怒的句子。自读4-11节

2、交流

(2)“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打破”读出力量的大。

(3)“哗――哗……永不疲倦”读出一浪接着一浪的袭击。

(4)“刚要开门,‘呼’的一声……湿漉漉的”读出害怕、读出大海的不厌其烦。

3、是呀,这么可怕的夜晚,如果是你,你一个人在这小屋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读出示强强害怕的句子。

“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

“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

“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齐读。

4、正当强强害怕的时候,一种声音响了起来,我们一起去读读文章的最后两节,学生质疑。教师.总结:.课件出示问题:

(1)“悠扬的笛声为什么能使强强变的勇敢起来?”

(2)“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题。

全班交流。

5、再读文章的最后一节:“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的一干而净。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变得勇敢起来。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三、拓展

1、读到这里,把你此刻的感受写下来。

2、交流。板书

3、平静的大海也是美丽的,欣赏平静的大海的美景,齐读大海平静的一面。

4、教师.总结:生活也象大海一样,有起有伏,当生活考验你的时候,你要懂得去承受,当生活向你微笑时,你要懂得去享受。

5、老师送上一首小诗,与学生共勉生活。

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爷爷的芦笛教案篇四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温润:温暖湿润。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爷爷的芦笛教案篇五

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

单元七课题25、爷爷的芦笛课时1课型新授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后记

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

单元七课题25、爷爷的芦笛课时2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后记

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

单元七课题25、爷爷的芦笛课时3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全文3、背诵第7~~13自然段。

教学重点总结全文

教学难点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读一读你所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读一读

教学后记

[爷爷的芦笛(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篇六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温润:温暖湿润。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20、《爷爷的芦笛》的教学反思

《爷爷的芦笛》这篇课文行文优美,饱含哲理。主要讲强强到海边爷爷的小闸屋里,在狂风巨浪之夜,独自一人经历恐惧,最后在爷爷的芦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事,让我们体会到“不经风雨怎能成长的”道理。

在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之后。我直接进入进入课文重点部分7——13自然段。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教学:强强在这个夜晚心理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我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拨。如。学生找到第九自然段时,能抓住“裹紧、蜷缩、钻进被窝、连大气都不敢出”体会强强当时特别害怕。我接着问:他为什么害怕?学生自然找到第八自然段,通过两个句子体会到当时海面的风狂浪高的情景,当学生说出来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在这一部分的教学我觉得学生进入到了情境之中,读得很有感情。

但在后面的'教学中,还是有学生对“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是长不结实”,理解不到位。有的学生只能说表面上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课后思考,还是我自己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直接吧把这个句子让学生读,他们不容易理解。应该让学生联系前文,理解“沾海水、结实”在课文中的含义,此时,让学生交流、讨论,效果会更好,相信这样,理解这句话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了。

爷爷的芦笛教案篇七

1、复习8个要求认读的生字词,正确书写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激发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写出来的兴趣。

4、学习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爷爷的芦笛教案篇八

教材理解:

这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25课,作者杨淼,体裁是短篇小说。

作者以爷爷的芦笛为线索,讴歌了“爷爷”不畏艰险,忠于职守的品质,同时,教育“强强”(青少年)要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得到成长。

一、文章以芦笛为线索,所以必须注意三次芦笛声的出现:第一次是强强想象爷爷所在的海边的“好玩”,想象爷爷吹芦笛的“有趣”。第二次是强强五月实地到海边,来到小闸屋看到海,看到爷爷吹芦笛时的高兴心情。第三次是在风浪之中、恐惧之时仿佛听到爷爷的芦笛声,觉得自己变得勇敢起来。这三次芦笛声的出现,第一次是想象——这想象是美好的,有趣的,和后面的艰险形成了反差——事实并非是想象中的美好。最后一次是笛声也不是实实在在的,它是爷爷精神的象征,而正是这象征性的事物意味着爷爷的精神在对强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抓好了三次芦笛声的出现,方能达到“品味芦笛内涵,感悟人生真谛”的目的。

二、关于强强在潮汛中的表现,我们不能只是眼睛盯在强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活动上,实际上这一部分是对爷爷侧面描绘。爷爷——“今晚有潮汛,我得去查看查看。”——在这漫漫长夜中,在这海潮肆虐之中,爷爷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对强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和鼓舞力量,同时使他真正体会到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义,强强的成长过程就是在实践的锻炼与爷爷的神传言教的过程中形成。

三、课文后的练习,要求将自己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

其目的是认识与了解自然环境、和心理活动。但是,任何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都不是为描写而描写的,所以必须联系文章的旨意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的意义,这样才能变盲目喜欢为理解后的真正喜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股浓浓的海水味”;“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3、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才能更加坚强、勇敢。

4、认识和理解课文中第8——13段中自然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以课题为契机,整体阅读、感悟、探究、讨论。

教学过程:

(一)由课题引起的讨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爷爷的芦笛》。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课题。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读了这篇文章,对爷爷的芦笛有什么了解。请自己大家迅速浏览课文,做一点圈划,进行交流。

(1)说:爷爷的芦笛是什么——“海边——就成了一支芦笛。”

(2)说:爷爷的芦笛声是怎样的——婉转悠扬的清脆的奇特的

(3)爷爷的芦笛声里带着一股股浓浓的海水味。

(4)说:爷的芦笛声的作用——招引来好些海鸟。

(5)爷爷的芦笛声驱赶了强强心中的恐惧。

把它们归类说。(1)(2)(3)(4)(5)还可以怎么分?

(要电教手段帮助,变成提纲)

(二)由段落、读书引起的讨论

很好!老师还要告诉大家,这课的课题和《埃及的金字塔》一样,但是它不像《埃及的金字塔》那课直接告诉你它是怎样的,而是通过主人公强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表现的,和强强有极紧密的联系。它们是怎样联系的呢?我们一部分一部分的读,仔细地去想,你会有较深刻的认识。

读第一部分:

说:这是强强想象中的爷爷的芦笛声。(读的真仔细!)

说:他想象爷爷的芦笛声一定是非常有趣。(读出这部分)

说:他的趣不仅仅是芦笛声,还有对大海有趣。(两种趣,非常好!)

说:这两种趣,重点在“更有趣的是”爷爷的芦笛声上。(会读书!)

现在大家和强强一样去想象大海的趣,爷爷的芦笛的趣,读一读。

读第二部分:

说:这是强强亲自看到、听到爷爷吹芦笛。(会概括!)

说:他亲自看到、听到爷爷吹芦笛心里感到特别的高兴。(换了一种说法!)

说:他的高兴,在于:终于看到、听到了爷爷吹芦笛了,大海真温柔,笛声真好听,真有趣!(可能几次完成)

你高兴吗?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读第三部分:

说:这里说在大海的狂风巨浪中,强强特别恐惧,他想到了爷爷,仿佛到爷爷的芦笛声,是爷爷的芦笛声赶走了他的恐惧,使他变得勇敢起来。(在恐惧中想到爷爷,希望爷爷陪他。)

说:这里有个“焦急”,说明强强想起爷爷,很想知道爷爷在什么地方。(这是爷爷在什么地方呢?你知道吗?)

说:他仿佛听到芦笛声,想起了爷爷说的话,懂得了道理。为了加强理解,我们再来细细地读书,体会体会。注意一层一层的情感变化,心理变化,我们必须读好语调变化。(自读、个别读)

(三)由问题引起的讨论

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问题想问问老师?提你最想问的,最重要的。

——爷爷的芦笛声为什么能把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是呀,爷爷的芦笛声这么神奇吗?大家想一想,互相讨论讨论,交流一下。

说:听到爷爷的芦笛声,会感到爷爷就在我的身边。(好!生活体验。)

说:爷爷的教导——“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说说意思。(注意“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联系想)(由芦笛想到爷爷的教育,好!)

说:爷爷的身教教育了他——在风暴中,爷爷海在海边巡视。(好!身教重于言教!)

说:爷爷的为人教育了他——用课文中的句子举例说。(放第一部分电教,

抓“芦笛声里海带着一股股海水味”,“招引来好些海鸟”、“今晚我得去查看查看”的理解。)

所以说,爷爷的芦笛既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又体现了人物精神的内涵,强强就是在爷爷言教身传中懂得了成长的道理,也在实际的锻炼中成长起来。

(四)生活迁移的讨论

现在我们再回到课题上来。上面老师说“爷爷的芦笛既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又是人物的精神内涵,他对人起着教育作用,”人们就在它的教育下成长起来。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我的油布伞》说的是我的油布伞,但是他又表现母亲的善良和对我的关怀和希望,这些给了“我”力量。

你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举例来说吗?

评: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教案,全部过程教师的语言很少,学生的语言很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但是,我们又可以看到教师在学生感悟基础上的点拨,他似乎在赞赏学生的发言,然而在赞赏的同时一次一次地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点出来,给学生以清醒的认识,使学生明白语言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体会语言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