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口算乘法的说课稿(优秀8篇)

2023年口算乘法的说课稿(优秀8篇)

ID:4762455

时间:2023-10-16 08:34:27

上传者:QJ墨客 2023年口算乘法的说课稿(优秀8篇)

梦想是建立在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自信之上的。梦想的实现需要与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学会与人合作和分享。所有这些梦想实现的故事都说明了坚持和付出的重要性。

口算乘法的说课稿篇一

今天听了邓老师的一节计算教学课,深受启发,邓老师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赋予了生命力。

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虽然每个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参与游戏。如何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不再是定论式的学习数学知识。于是在开课前邓老师首先和学生玩了一个游戏:老师说喜欢干什么,学生接着说我也喜欢干什么。这个游戏的趣味性、层次性引得了学生的热情参与,调动了学生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上课激情。接着老师创设了游乐场的情景,抓住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究新知打下基础。课堂顺着一根主线:创设情境―自主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选择最优的计算方法―实际应用找出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迁移类推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成功的体验,从而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去经历、去感受口算方法的形成,才能记得更深、理解得更透。邓老师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你还有什么算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支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张扬个性。但是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比较,悟出最佳方法。在这节课中,邓老师首先用9人玩旋转木马需要多少元引入课题,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用表内乘法解决,从而引出要是有10人玩需要多少钱?接着引出20×3等等, 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可增强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然后在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层层深入地进行质疑,乃至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把所要学的新知有效地进行分解、分散重难点,让学生既能够得着,又得跳一跳,最后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整个过程邓老师围绕着数的组成这个中心思想而展开,不仅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让学生明白了口算乘法的算理,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计算方法、在计算方法中感悟口算的规律,深刻感知数的组成。于是学生交流算法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较好的进行算法最优化的渗透。大多数学生都自主的选择先把整十、整百数后面的0不看,转换成表内乘法,再看因数末尾分别有几个0就添写几个0,认为这种方法最简便,而且更适合自己。

通过与同伴的比较,学生自己达到对算法的优化,这一过程是学生自己的优化,最佳方法的得到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在他们与同学的交流中、在自己的探究中感悟出来的,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类推的能力。

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的知识是很容易的事,但在如何体现新理念,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在后面的中奖游戏这个练习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开放性、有序性、趣味性。在这个练习中不仅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灵活的进行了巩固,更为部分基础好的同学铺垫了展示的平台。很好的对本节课简单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延伸。于是在学生学会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渗透了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得出可以用类推的方法进行口算,这也是数学中的一种学习的迁移方法。

口算乘法的说课稿篇二

本堂课是在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基础上的拓展。

1、复习竖式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引导学生说明笔算方法。

2、解决问题,每套14本,买5套会求吗?7套呢?12套呢?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14×12,老师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在求14×12时,里老手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然后再求准确结果,用拆分法,师生配合默契。

5、笔算乘法的笔算过程教师讲解详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每一步的来源。

建议:

1、在学生绘制点子图前,李老师提示一下,把12分成几和几最好算呢?可能很多学生可能想到分成2和10。学生在汇报点子图时,我觉得应该把算式写在黑板上,这样利于比较观察。

2、点子图和比算乘法练习起来会更好。

口算乘法的说课稿篇三

这堂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中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李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成功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特色:

特色一:整体结构合理,教学过程流畅,环环相扣。从复习到新授再到练习,无处不见老师安排之精心。李老师在安排复习题时很有针对性,复习题服务于新授知识,通过复习,再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过程和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规律,为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顺序及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准备了条件。进行这样有效的复习,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特色二:讲练结合,练习题内容全面,题型丰富且有代表性,有计算题、填空题、解决问题。每道题的选择都是精挑细选的。计算题让学生及时多次用竖式计算,经历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过程,从而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特色三: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这个特色体现在本节课的例题和应用题中。我相信,通过学习,学生们都能切实体会到计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特色四:正面教学与反例教学的有机结合。李老师在让同学试做的过程中,列竖式计算24×9时,请同学上黑板计算。首先讲正确的竖式计算,答案为216,然后又特别提了其他两种错误的算法,错误答案分别为:1836和146,并让学生说说他为什么这样做。就在同学分析的过程中,李老师就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加深同学的印象,让他们更好的掌握笔算乘法的规律。

李老师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优点,但我觉得这些地方可以再注意一下:

例如,在呈现例题4解决运动场最多可坐多少人的情境,让学生将要解决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来解决,将自己置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使学习材料包含生气,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算”的问题。此时已经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人人的思维都很活跃,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比如,判断纠错之后,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时要注意什么?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梳理,也让学生有了积极健康的体验。将计算题设计成一个游戏,灰姑娘在晚宴上掉了一只鞋子,在大屏上出示6只写有算式的鞋,说明鞋上两个数相乘得数是672的那只鞋就是灰姑娘的,你能帮她找到吗?这样设计练习,既可以增加练习的乐趣,又使学生在计算游戏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李老师设计了竖式计算一环节,我觉得在计算之前可以让学生先估一估再计算,学生笔算后再提醒学生用估算检查一下笔算的结果,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估算的意识,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以上是我个人的意见,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包涵。

口算乘法的说课稿篇四

今天上午听了付老师的一节课,每个人的课都有每个人的特点,付老师的这节课就深深体现出了她优秀的教学风格,整节课如行云流水,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关键处适当点拨,整堂课收放自如,老师引领地到位,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是一节让听者不由赞叹的好课!

教学最大的浪费是不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因此,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中,笔算的顺序以及笔算的算理完全可以通过迁移来学习。付老师这节课在教学例6时让学生试算508×3,就是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己利用迁移学习新知,只重点强调“为什么十位上写2”这一新知。

付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强调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堂伊始,老师引入了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画形象图图,让学生在“7仙女摘仙桃”、“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就是考虑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一原因。并且在练习中也设置了学生熟知的植树的情景、求大象体重的数学问题等为学生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感悟:

付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时,我发现我身边的两个小组都讨论得很热烈,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发言,并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回应,这也说明老师平时注意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口算乘法的说课稿篇五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两位老师从儿童游乐园的情境图入手,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教学时,吴老师和黎老师让学生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学生就能够发现和得出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1、大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法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主生和形成的过程。

2、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激发其探索的欲望。

3、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与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4、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与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4、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通过练习,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

口算乘法的说课稿篇六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法中的内容,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是节课的知识基础。本堂课,胡老师以“复习铺垫——自主探索——巩固练习”为主线展开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突出以下几点:

教学伊始,胡老师就出示有关0的计算,让学生练习,并总结:“这些都是0的计算,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为新知“先不算0”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同时又让学生回忆起有关0的计算。接着用“填符号”、“列式计算”来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为新知的笔算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胡老师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给了学生多次展示的机会,复习中指名学生说一说;新知学习中,指名学生板演;巩固中,让多个学生板演;反馈中,让学生做小老师集体校对等等。无不体现——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是主线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也及时获取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比如:计算的格式,计算的顺序等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学生的算式不知道怎么写得,这写一道,那写一道,找也找不到。”听了这节课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本节课中,胡老师手把手教学生书写计算的格式:先画一个大方框;再让学生把计算写在方框里;然后校对,说说横式与竖式的格式,让学生注意进位的书写格式等等。这些平平常常的做法正是我们青年教师会遗忘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学生计算格式会如此糟糕,我们的学生计算的有效性会不如人意。

小问题:1500×6=9000,教学时,问一问:因数末尾只有2个0,为什么,积的末尾有3个0?以防学生:“因数末尾有几个0,在积的末尾也添几个0”的错误认识。

口算乘法的说课稿篇七

20+20+20=602个十乘3等于6个十

先按表内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12×3=3610×3=302×3=630+6=36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后再相加。

口算乘法的说课稿篇八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的《乘法口算》。

2.教材分析

《乘法口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以往的口算教学过多的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于对数学失去兴趣。本节课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创设了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中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

(2)技能目标: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能运用乘法口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情感目标: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明确口算算理。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明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教法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口算方法

2、学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节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生活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探索乘法口算的具体问题情境,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所以,一开课我就创设了聪聪和明明两位小精灵邀请同学们参加思维大本营活动的情境。

(一)复习铺垫、激情导入

通过抢答、开小车的形式进行复习铺垫,让学生在已有的一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基础上,为学生学习整十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计清、探究新知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并熟悉的实际生活的情境素材,我在教材的主题图中创设了邮递员王叔叔这一角色以学生所熟悉的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为教学情境,创设熟悉的具体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口算方法、不仅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实现教学目标

新授中,第一个问题“王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算是300×10=3000,60×10=600,教师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口算乘法的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第二个问题“工作一个月,又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300×30=9000,60×30=1800时,由刚才的“扶”到现在的“放”,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并且说说自己的想法,自己是怎么样,怎样才能说明结果是正确地。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多样化”到“优化”的过程,提升学生思维的抽象度和灵活度,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规律: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练习巩固

练习内容设计上寓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生的爱国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当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优点:

(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问题情景的设计中,开始通过聪聪和明明两位小精灵邀请同学们参加思维大本营活动,我把本节课的知识和已学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应用,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本节课的主题图联系起来,创设了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较好地实现了计算教学的目标

教学中我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正确进行口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口算乘法的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首先自主探究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接着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和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多样化”到“优化”的过程,提升学生思维的抽象度和灵活度,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这节课中,我力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口算速度、动脑程度、学习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保证了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不足之处:

应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互动的质量,使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认知水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