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游览圆明园心得感悟 游览圆明园心得(精选5篇)

2023年游览圆明园心得感悟 游览圆明园心得(精选5篇)

ID:4175869

时间:2023-10-04 06:18:45

上传者:影墨 2023年游览圆明园心得感悟 游览圆明园心得(精选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感悟,通过写心得感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优质的心得感悟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览圆明园心得感悟篇一

在北京旅游的第3天,我和爸爸妈妈坐地铁来到了圆明园。

走入圆明园,我就看见了一座与众不同的桥,它并不像其他桥一样有着精美细致的雕刻,而是几块普通的大石头拼接而成,如果走近一点看,石头上还有有几条不规则的条纹。圆明园里怎么会有这么普通的桥呢?导游告诉我们说:“这座桥叫做单孔残桥。圆明园以前有大小桥梁一百八十余座,但是在被三次大火袭卷后,只剩下单孔残桥孤立湖上。”原来是这样,这座单孔残桥是唯一座保存下来的桥。

告别残桥,我们到了另一处景点黄花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迷宫,迷宫正中间是一个石亭,圆形的石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亭子特别的高,站在亭子里,可以看见迷宫中的每一个人。导游告诉我们说:“这是黄花阵,每逢中秋节的夜晚,宫女们每人手提一盏黄花灯,皇帝做在亭子中观看,最先到达亭子的宫女会得到皇帝的奖赏。当时的围墙有两米高,是石子路,迷宫也要比现在复杂,宫女走起来非常不方便,最快也要两个时辰才能到亭子。”我费了好多时间才从迷宫中走出,我不得不佩服一百年多前能工巧匠的智慧。

离黄花阵不远,就是圆明园的代表遗址:大水法。大水法曾经是圆明园内最壮观的一个喷泉,喷水时声音作文震耳欲聋,好几里外的地方都能听得见。但在一八六零年火烧圆明园时被八国联军烧毁,只剩下了一片废墟。如此精美的建筑就这样被火烧毁,我十分惋惜,对八国联军的暴行感到无比愤怒。

再往前走就到了十二生肖馆,门口有仿制缩小的十二生肖雕像。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是海晏堂喷泉的一部分,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会喷水,十二点时,十二个动物就会一起喷水,十分壮观。这些铜像已经流失海外,只有部分兽手被爱国人士花巨资买回,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我们又坐船游览了圆明园遗址公园,院内湖面上满是大片大片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像是给水塘穿上了一件翠绿色的裙子,荷花是裙子上的点缀。有些荷花已经盛开,她们高昂着头,似乎在进行选美比赛;大部分荷花还是花骨朵,她们藏在荷叶之中憨睡着好像不愿起来。我坐在小船上,湖面凉风习习,湖边的垂柳随风摇摆,蜻蜓在湖面盘旋,一派江南风光,我仿佛回到了杭州的西湖。

我们现在看到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是美丽的,但这些都是在建国后重建的,但这昔日的圆明园美丽辉煌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那些废墟在告诉我们不能忘了一八六零年,不要忘记这场浩劫,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游览圆明园心得感悟篇二

圆明园,既是清朝的皇家园林,更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珍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走在这里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着古代皇家园林的气息。今天,我来到了圆明园,游览这片神奇的土地,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圆明园的历史介绍

圆明园在清朝乾隆帝时期兴建,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园内有诸如“万寿山水”、“燕昆秋月”、“会青山”等许多精美的建筑和景观,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圆明园是中国古代湖畔式皇家园林的典范,园内古树参天,湖光山色,犹如天堂一般,被誉为“皇家园林之王”。

第二段:圆明园游览的见闻

我来到圆明园,第一感觉就是宏伟,园内的建筑规模很大,设计精美,流露出浓浓的古老气息。在这里,厚重的历史如沉积在空气中,让人感觉神圣又肃穆。在游览过程中,我参观了“燕昆秋月”、“会青山”等景点,尤其是九龙壁,上面的彩绘明丽绚烂,令人赞叹不已。此外,圆明园旁边还有一座颐和园,各式各样的植物、花草和漫步于其中的游客,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第三段:圆明园的文化价值

圆明园在历史文化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代表了中国封建文化的辉煌,展示了我国古代工艺和建筑的辉煌成果。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用水的高超运用。通过多次汇聚、分流和喷泉等手段,使它的湖、岛、峡谷、瀑布等景观形态多样,展现了中国园林的精髓。在圆明园中,我们能够追溯到古代文化的源头,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成为中外旅游者的必游之地。

第四段:圆明园的现状和保护

历经百年悠悠岁月,圆明园遗址承受了极大的磨损和破坏,大量物资被抢劫和被毁。而今,园区重建后的景象惹人垂涎。重建后的圆明园展现出了先进的工艺和良好的管理,园内的建筑物和花草树木得到妥善的保护,每年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不过,随着游客不断增多,保护又成为问题,如何更好地保护圆明园,让它永远流传下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第五段:我对圆明园的感受

走在园中,透过浓郁的文化气息,我感受到了圆明园的尊严、庄重与恢宏。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宝藏,每一个人都要为它鸣锣开道,让其威光照耀世界。在游览过圆明园之后,我对祖国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也深深地意识到保护祖国的历史遗产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总之,游览圆明园不仅能品味到几百年前的古典建筑,更有机会和传统文化零距离接触。圆明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历史的遗迹,还体现了新文明的崛起。我们要尊重历史,珍爱现在,攀登未来,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历史。

游览圆明园心得感悟篇三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具盛名、规模最宏大的皇家园林之一。近日,我有幸游览了圆明园,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园林建筑与环境

圆明园占地面积广阔,千姿百态的园林建筑、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及其周围的美妙景观相互融合,构成了其独特的环境。在这里,我看到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美景,如颐和园、万寿山、净寺、天顺陵等。每个景点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王朝的盛世。

第三段:文化和历史底蕴

在圆明园的参观过程中,我不仅欣赏了宏伟的建筑、美妙的风景,更深入的感受到了其文化和历史底蕴。圆明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每个景点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例如“万寿山”取意“寿比南山”、龙舟漾渚里”的据说能使人长寿等等,影响着当时的文化和智慧,为我们今天的文化保留下了极有价值的历史和文化资产。

第四段:园林设计的特色

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园林中的设计理念则更为复杂细腻。在圆明园中,每一个景点都有一定的设计理念。例如古树保育、景观塑造、水波纹理、路径设置等等,这些设计体现出古代建筑设计和科学理念的成果,为我们展示了劳动人民与自然、文化、科技等的和谐统一关系。

第五段:个人感受与收获

回首以往,我又想起游览圆明园的那一天。午后阳光温暖,园内的满园花香弥漫、清新天空中远处飘荡着象徵着清朝文化底蕴的龙骨幡,而人群间时不时闪现出相互欢声笑语的场景,感受到了一阵浓浓的快乐和幸福,那种感觉是无以伦比的,也是我常常会怀念的回忆。

总结:

总体而言,游览圆明园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从访问中,我深信,中华传统园林设计,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而且具备人文关怀、科技储备和生物安定的特点,它代表人类文明中的一部分,也具有我们珍惜和光荣的文化宝藏。感谢圆明园,让我有机会了解了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游览圆明园心得感悟篇四

暑假,妈妈要到北京出差,顺便也就把我带上了。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是在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的一座明代私园的旧址上建成的。圆明园一直号称“万园之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离开绮春园,我们来到了西洋楼遗址公园。映在眼帘的是一座只剩下几块石头的石拱桥,旁边有几棵红梅还竖立在那里,显出几分怒气;往远看,一只雕刻精致的石狮子,现在只剩半个身体,倒在了地上;原来美丽绝伦的喷泉,现在只剩下一个底座;雕满花纹的石梯,现在已五马分尸……满目苍凉的公园,已是一片废墟了!听说以前这里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各种奇珍异宝、历史文物。

走在公园里,看着这些残垣断壁遗址,想着无数工匠的血汗与智慧,就这样毁于一旦,我的心情又沉重又愤怒,英法联军为什么来侵略我们呢?原因就是我们太落后了,要是当时我们比较强大,他们能敢吗?所以我们要从小就努力读书,长大以后用我们的双手去改造、去创造我们强大的新中国!

游览圆明园心得感悟篇五

康熙四十八年,这位清朝第三位皇帝将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并亲题园额“圆明园”。从此,圆明园踏上了它近一百五十一年的风雨历程。

这是一座奢华的皇家园林,一座神秘的帝王离宫,它见证着一个家族的成长与没落,荣耀与痛苦,见证着一个帝国的兴盛和衰亡。

从踏入圆明园那一刻开始,我就意识到,圆明园将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心痛,更是对历史的一种思考。

康熙酷爱牡丹。一日,他的一个儿子邀他到园中欣赏牡丹。同时他还见到了自己的孙子。聪明伶俐的小孙子让康熙十分喜欢,这奠定了清朝盛世的三代帝王。当然,这是雍正的精心安排,因为康熙的孙子数不甚数,很多连面都没有见过。关于雍正继位的说法很多,但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因为老皇帝喜欢自己的孙子。传教士郎世宁曾在日记中写道:“人老了自然就会喜爱小孩子,皇帝也是这样”。雍正继位以后,下令扩建圆明园。或许他念念不忘那日祖孙三人在园中相会。雍正时期的建筑风格含蓄朴素,与园内的自然景观十分协调。整座园林效仿全国多处自然人文,桃花坞,曲院风荷……紫禁城的居住环境皇帝不适应,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圆明园中度过。乾隆时期,其建筑风格有较大的改变,各处亭庙富丽堂皇,却与周围山水格格不入。这种风格印证了这位盛世皇帝鲜明的性格——自负。

“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同有无”。一句话,充分道出了乾隆盛世下悲哀的不可逆转的结局。当大清帝国还在用老祖宗留下来的腰刀弓箭的时候,当军队里还用两百年前的大炮的时候,这一切就早已注定。

闭关锁国,骄傲自满。一个人的缺点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腐败,落后。一个皇族的缺点决定着一个帝国的衰亡。慈禧垂帘听政,光绪软禁被害。哪怕光绪帝成功变法,但大势已去,再也无法力挽狂澜。满目疮痍。中国这块肥肉,侵略者怎能不动心?烧杀抢掠,淘尽了圆明园各种奇珍异宝,然后,得不到,就毁掉。

“fire——”

如此惨烈的失败,唤起了一部分人的觉醒。中国近代史的滚爬摸打,清朝的悲伤已经远去。

这就是历史,不论你怎么样,它都不会再改变。

关闭